看过记录 |

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个字的课程(2 / 3)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

自然大型河流,它从水从工,为什么要从工呢?因为这个字,最早指的是一条人工河道。”

    “具体在哪里?特指今天的鲁西地区的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的水系。因此‘鸟’与‘江’联合起来,其实表示‘沿着鲁西地区五湖水系南北迁徙的鸟’,所指即为天鹅和大雁。”

    “这个字,还和‘洪’字通假,诸如《汉石经尚书洪范》:‘鲧陻鸿水,汨陈其五行。’诸如《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诸如《楚辞屈原天问》:‘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这个意思,都是来自于泛滥的洪水,也有博大,旺盛的意思。”

    “因何而通?因为鸿雁是洪水的先导,见到鸿雁,那洪水很快就会到来。”

    “当时龙山文化时代,鲁西地区居着一个部族,共工氏。”

    “‘共工’就是众人合力治水的意思。故《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共工氏以水纪,为水师而水名。’”

    “所以鲁西地区五湖一线水系,实际上是由共工氏领导实施的大规模治水工程,是在原有天然湖泽系统基础上,由人工建成的水道,故以‘水’合‘工’,造出了‘江’字。”

    “这些东西有没有关联?其实我们只要将形容这条水系的两个字‘洪’‘江’,去掉水旁,答案就清楚了。”

    下面听课的人传来一阵骚动:“共工,这里藏着共工……”

    老伯笑道:“看,我们中国的文字就是这么神奇,在造字的过程中,本身就承载着历史信息,而且它们就简简单单地摆在那里,我们天天用着,却不一定清楚其来源。”


    “夫子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不是夫子贪嘴,其实是比喻一个道理,学问要往精深里做。”

    “好,鸿字的根脉讲清楚了,我们再来讲它的意向演变。”

    “什么叫意向?意象,是中国传统抒情文学的重要范畴。三国时人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写道:‘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如象,尽象莫如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这就说得很明白了,意象是一种内心的观照,用语言表达出来,是主体心灵同化后的‘人性化的自然’,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象融合了情感与想象。是我国古人‘禽兽比德’、‘物我相亲’的审美体验。具有无限情思之美,幽深而含蓄。”

    “这和我们中国古人重视经验的思维习惯,推崇古籍的学术传统,讲究出处典故的文学表现风习有关。”

    “某类意象一经前人使用,成为名篇佳作的闪光点后,便具备了某种文化能量,之后有可能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作品中被反复引用,最终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由于作者主体情感契合度的偏差,使得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了不同的解读,因此赋予它们的象征意义也各不相同。”

    “于是许多事物的意象变得丰富多采,美不胜收。如梅、柳、竹、雁、杜鹃、月……这些意象可以说每每自成体系,每一类背后都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内容。”

    “我们今天单说鸿字。古代文学作品,谁也不能否认“鸿雁”在传统抒情文学中出现之频繁。”

    “就《古今图书集成》来说,其中收录以“鸿雁”为题的赋有十八篇,诗词一百六十七首,纪事、传说、杂录若干。至于散见



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个字的课程  
二子从周作品:  末世:黎明效应  叶轻眉的故事极夜黎明  苏厨  黎明效应  重生之乘风而起  
类似:  红龙传记  神道纵横异世  卡神世界  伊塔之柱  末日崛起  

加入书签

书页/目录

搜"回到山沟去种田"
360搜"回到山沟去种田"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