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记录 |

第二十四章教导营的战略课二(2 / 3)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

    同样是从殿前司调到渔政水运司来的王彦升比杨光美大了有十来岁,却是后唐平蜀以后北迁至洛阳的蜀人,四朝的兵当下来,靠着军功做到了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最后调任渔政水运司定远军右厢第二军都指挥使。比不得杨光美的亲信嫡系地位,王彦升却另有一股军中老行伍的傲气,听到杨光美在上面讲得头头是道,忍不住就出言挑起了毛病。

    杨光美长得人高马大的,脾气却是相当好,听到有人对自己的发言挑刺也不生气,只是淡淡地一笑:“栈道修起来艰难,又哪里是那么容易一次烧尽的?能够被烧掉的也不过就是桥板而已,打入山壁用以支撑桥板的铁撑可很难被蜀军破坏,到时候辅兵跟随前军抢修桥板就是了。先帝和陛下志在恢复天下,自从收复秦凤四州以来,向凤州的转运储备已经进行了多年,断不可能没有抢修栈道的资材。至于光烈兄所说的先取南平之策,那却不是我辈应该置喙的,此类大事自有陛下和枢府决断,今日军略课上博士安排的就只是讲议攻蜀之策。”

    讨论对南唐军略的课堂上,受训军官们的意见则出奇的一致。

    经过围绕淮南的三年拉锯战,南唐的元气大伤,不光是连续损兵折将,最终落得个割地赔款的下场,而且南国水师的优势都是在顷刻间丧失了。

    大江口东布洲水寨的丧失和江北通州的失守,让中朝和吴越在江口一带南北连成了一气,南唐的出海口由此被彻底地封闭。江北的整体割让使得大江天堑成为两边共有,大江两岸独特的地貌更使得从江北集结大军准备渡江具备足够的突然性,而显德七年三四月间渔政水运司的备选军士进入大江训练,更加凸显这个大江天堑到底掌握在哪一方的手中。


    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够从理论上理解的原因,中原河流的右岸多被水流冲刷而至山冈丘矶峙立,左岸却因沙洲沉积连片而平坦宽阔。具体落实到现在分隔周唐两家的大江来说,那就是南岸耸立的矶头较多,而北岸港汊众多芦苇丛生,非常有利于暗中集结大军,而南唐需要防备数千里的江面,在丧失了水军的优势之后实在是防不胜防。

    所以面对着表现南唐形势的沙盘,受训军官们纷纷表示渡江成功完全不在话下,问题只在于前锋过江之后,需要寻找到合适的地点来架设浮桥,以浮桥维持军队的后勤保障和后续步军主力的南进。

    其后的作战就不外乎是围绕着几座浮桥的攻防,还有对金陵与南昌的围攻与打援。只要守住浮桥消灭南唐剩余的水军,周军就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全力围困金陵和南昌这两座南唐的都城,并且利用金陵和南昌的困境吸引各地的唐军有生力量赴援,在围城部队的外围利用野战将南唐各路援军歼灭。

    总的来说也就是淮南之战的一个放大版,最后南唐国主是投降还是在顽抗中被俘,那只不过就是一个细节问题。让军官们困扰的问题是这一仗必须得精心准备后勤和其他方向的防御,一不能像淮南之战那样一拖三年,二不能在其他方向给潜在的敌人露出可趁之机——当然,这又是不属于他们考虑的范畴,什么时机开战是皇帝和枢密院的事情。

    几天之后,各个教导营的讨论汇总就交到了郭炜的案头,郭炜则马上找来了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美。

    “张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是禁军诸将对四境作战的各种构想,你组织一下枢密院几房和三司的能吏干员,依照不同的构想做出几种物资转运的方案来。禁军各部的分兵调运、各地民夫的征**换、沿途兵站的设置、输运线路的安排和保护、最合适的作战启动时



第二十四章教导营的战略课二  
康保裔作品:  
类似:  长生者仙  韩娱之崛起  亚历山大四世  无言可论的幻想乡  

加入书签

书页/目录

搜"混在五代当皇帝"
360搜"混在五代当皇帝"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