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南乡镇(1 / 3)
贺州以南百余里的南乡镇是贺州通过贺江口以及兴王府的咽喉要地,镇子虽然不大,也就是几百户人居住,镇外也没有像样的城墙与城壕,不过却有一个规模颇大的驿馆,为往来的官差提供驿马与驿船,还有一个不错的码头。
南乡以下,贺江的河道颇为宽阔,容得下大船与大规模的船队,而且贺江两岸群山夹峙,陆路行走多有不便,所以即便是逆流而上,南汉的商旅与军队、差役也多是选择乘船。
到了南乡以上,贺江的上游河道就显得比较狭窄崎岖了,一则是弯道较多险滩不少,一则是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再加上河流的落差比较大,行船的难度比下游骤然增大了许多。[]
尤其是在贺州东南八里处,临水、橘江等支流汇入贺江,水深百寻,湍流涌激,其声势有类于黄河的龙门那一段,这一处的险滩也因此而被称作龙门滩,那可是船夫们特别忌讳的地方。
当然,上游也不是不能行船,只是不太适合大船,河道对船队的规模也有限制,所以在南乡以上的城镇就再也没有一个像样的码头了,多数的船队因而也就不会继续溯江而上。
伍彦柔自然也不会例外。
从兴王府领军出发,在西江这一段,伍彦柔统领的贺州应援军与薛崇誉统领的西北面马步军合兵一处,那叫一个浩浩荡荡。
虽然薛崇誉的军职比伍彦柔要高,不过实际的统兵人数则以伍彦柔为多,沿途还陆陆续续地有民夫民船加入他的行伍,而且薛崇誉是深得皇帝宠信的内官,伍彦柔则只是一个全身完整的外官将领,能够获得这么一个独当一面的军职,即使是还要被薛崇誉所辖制,伍彦柔也已经相当满意了。
船队到了贺江口的封州(今广东省封开县),薛崇誉及其所部留了下来,与原先就驻扎于此的舟师合兵一处,他们将驻守此地作为伍彦柔的后盾与兴王府西北面的第二道防线。
而伍彦柔辖下的军队与民夫直到此时才真正地达到了三万余人,沿途陆陆续续加入的役夫和民船到封州就截止了,不过就属封州征发的役夫和民船为最多,有了这些密密麻麻布满江面的船队,贺州应援使麾下号称的五万大军才真正号称得起来。
船队离开了封州折入贺江,作为西江支流的贺江,水面无疑比西江狭窄了许多,虽然船队规模有所降低,船行江中仍然显得甚为局促。不过贺江这一段已经没有了往来船只,整个江面上全都是北上的船只,而伍彦柔又从先前的军中先锋一跃而为此地的最高统帅,至少在他本人是意气风发的。
然而就在船队离开封州没有多久,他们碰到了从上游漂下来的龚澄枢一行。
乘着轻舟离开贺州的龚澄枢一行,在冲过龙门滩的时候落水死了几个人,其中甚至包括一个老船工,而且因为赶得急而顾不上在沿途换船,等到顺水漂下来与伍彦柔大军相遇的时候,整条船几乎可以说已经丧失了动力,已经是在那里随波逐流了。
贺州应援使的旗号,龚澄枢当然是认得的,见到了这支规模庞大的船队,龚澄枢才算是把心落到了肚子里面。而作为内太师、朝廷派往贺州宣谕的天使,指使一下贺州应援使,对于龚澄枢来说根本就不成问题。
有贺州应援使的听命奉承,龚澄枢的那艘轻舟自然是换成了大船,船只牢靠、补给充足、船工满员,倒是省了他跑封州去换船,而可以一路顺流而下直接跑回兴王府去了。
而与龚澄枢的会面,则将伍彦柔那股意气风发的气势打消了一半。
从龚澄枢的嘴里,伍彦柔获悉了
第十七章南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