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秦赵议和,质子秦异人(5 / 10)
比起巅峰时期的秦国来说,也没有弱太多。
再加上秦国在灭周之战中损失惨重,一时没有恢复元气,被赵国占了不少便宜也是正常。
这几年来,秦国倒是慢慢恢复了一些实力,但赵国的先发优势太大了,秦国想要夺回河东之地,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到的。
打了五年,秦、赵两国消耗都很大,需要时间重新积蓄国力。
这种情况下,秦、赵两国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便能促成议和。
而这个“契机”,恰好,也是秦霄期待已久的。
在大军的护送下,郭嘉代表秦霄出使秦国,很快便带回来一个消息。
秦昭襄王嬴稷同意与秦霄会面,地点则是在安邑。
安邑是魏国旧都,如今属于秦国,但距离洛京很近,周围视野开阔,没有适合布置伏兵的地方。
从这个地点来看,嬴稷显然是将秦霄当做一方诸侯来对待了。
战国时期的传统,诸侯会盟,地点要么在两国边境附近,要么就在第三方国家。
毕竟大家互相都不信任,我去你的地盘上,被你派大军抓起来威胁怎么办?
谁都不信任谁,那就只能在边境见面了。
而且这个会面的地点也有讲究,必须要一望无际,视野开阔,不能有复杂的地形,以免有人提前设下伏兵。
同时,会面的时候,双方都只会携带少量护卫,人数需大致相当,大军也不得靠近,以示诚意。
仅仅只从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之中,就可以感受到战国诸侯之间那股浓浓的不信任感。
尔虞我诈,明争暗斗。
这,便是战国。
秦昭襄王十九年。
秦霄如约来到安邑以东五十里的平原上,与秦昭襄王嬴稷会盟。
会盟的地点提前布置完毕,在旷野上搭建起了一座凉亭模样的建筑,摆好案几、美酒和干果。
除了贴身的十名随从之外,两人的亲军都停留在百米之外互相戒备。
而更远处,三里之外,则是黑压压的大军。
两军对峙,双方的“王”,则是在两军之间饮酒畅谈,看上去颇有一副指点江山的气势。
“秦王!”
秦霄入座,对嬴稷象征性地拱了拱手,以示敬意。
嬴稷同样对秦霄拱手致意,笑道“我该称你韩王呢?还是魏王?”
秦霄在韩、魏两国的权势很大。
两国的朝堂虽然还保留着,但大部分权利都归于秦霄。
嬴稷这句话,看上去带有讥讽的意味,实则是试探秦霄的野心如何。
“直接叫我秦霄就好。”
秦霄假装没听明白嬴稷的试探,笑呵呵地回了一句,便转口道“听说秦王想要让我从中说和,与赵国议和?”
“明明是你的使臣提出来的要求!”
嬴稷心里想的当然是赶快结束和赵国的战争,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但在秦霄面前,他嘴上却是不肯认输,反问道“足下身为秦国少良造,为何帮寡人的敌人说话?”
这是质问秦霄的立场了。
秦霄笑了笑,反问道“我身为秦国少良造,秦王可曾信任过我?”
秦霄这句话,直接将问题抛回给了嬴稷。
既然你不信任我,我为什么要帮你卖命?
第12章 秦赵议和,质子秦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