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道家的丹田之术⑶(1 / 4)
“当然,我要告诉你们,气沉丹田这个词语,其实就是一种锻炼丹田功法的;简单点说吧,气沉丹田,丹田在脐下三寸,气沉丹田,就是要求练拳时以是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识地强行向下压气;因为‘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后天之气宜顺就是指呼吸要顺其自然,而腹稳,呼吸自然就顺畅,下盘就能稳固;气沉丹田的炼精化气,就是积累内气,以成内家功夫,而后练气化神,以使内力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效果;这样,内气、外形匹配合一,可以柔化刚发,以柔用刚的方法,实施于较技攻防之中;‘气沉丹田’的精义,可以分为练、用的方式,练功之时能够气沉丹田炼精化气、积累内气,形成内劲,在较技之时,内气可以分为两种进行使用,一部分内气在周身运行,与外形相配合就可以成为攻防拳势所用,一部分就存在小腹丹田中而不向它处转移。”
“存在小腹丹田中的内气,功夫好的人可以把内气练成球状,无论攻防多么的激烈紧张,丹田当中存留着的内气,则不会产生气喘的,而这一点也不会影响另一部分内气在周身运行以成攻防拳势的,存留的这部内气又可使自身松沉稳健,步步生根而又动变轻灵敏捷。古拳经就有:‘岂知神以气会,精以神聚,欲求精聚神会,非聚气不能也。聚气之法,惟将谷道一撮,玉茎一收,使在下之气,尽提于上而不下走;采天地之气尽力一收,使在上之气,尽归于下而不上散。下上凝合,团聚中宫,则气聚而精凝,精凝而神会,自然由内达外,无处不坚硬矣’;而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我们国家现有的文献《聚精会神气力渊源论》当中的言语,而这里所说的‘中宫’,其实就是收腹于丹田,便可以知道‘身中’就是体内中宫的简单说法,也就是说丹田气海了。”
“气沉丹田中所说的丹田位置在哪里,唐顺之在《观峨嵋道人拳歌》当中就说过,‘鼻息无声神内守’,这是峨嵋道人在打拳之时,至始至终总是气沉丹田的,及神内守,这里的‘内守’两字,内是指丹田,是针对外而言,外是指外形状,守是指内气在此静定而不使其移游而动,‘神内守’三字,说的就是‘存气常充腹’的这部分内气;这也就是峨嵋道人在打拳时,运动异常的激烈,便可以骤然停止收式,没有强烈的喘息声,且鼻息无声,神闲气定呢,这就是因为‘存气常充腹’的‘神内守’的原因,这也就是不气喘的直接原因。”
“不过,什么样的现象可导致气喘呢,也就是生出气喘嘘嘘的现象,在‘气法指要’的言语当中,古人已经清清楚地指明,就是‘杀手休将气放怀’;‘杀手’这里是指攻击之手,气放怀,就是沉在丹田充盈小腹的这部分内气,不能升起放在胸中。其意思就是:‘在发放人的瞬间,不要针沉在丹田当中的内气放入胸中来’,如果沉入丹田的内气因发放人时而升浮到胸中来,此时,内气无根而浮,则必然会生出气喘嘘嘘的了。”
“这也是与人竞技之时,因为有沉气丹田内守功夫者,不生气喘的症状,虽说有沉气丹田不能内守者,肯定会有气喘之症;最为关键又在杀手的发放人的瞬间,最容易发生‘气放怀’的现象,这是没有真正的领会‘神内守’运用内气这一功法者,才会最容易出现病拳的现象;当练习拳术已经能气沉丹田,就要配合攻防招式练习‘放劲发人固气之法’的,也可以叫‘练力法’,专业术语叫‘吐气开声贯气法’,无论名称如不一样,练习功法是一样的,而步骤也都是相同的,我说三种方式吧。”
“骑马开弓式练法,骑马步,就是疾步站立式,就像形意拳法的三体式站姿;
第292章 道家的丹田之术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