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惊闻伯颜已南下(1 / 2)
王效节倒也老实,直说可能不走了。因为要靠宜兴竹木务的钱财来养兵,而且留在常州,正当运河,非常便于调动。如果朝廷有反攻襄阳,或者支援鄂州的需求,也能够立刻反应过来,千里赴援。
嗷
不错。
心中暗自点头的张巡面上淡淡的,甚至还好整以暇的询问王效节,那些被派去修补城墙的兵,以后发挥什么作用?
正兵直面敌锋,剩军打杂后勤,顺道做炮灰,这张巡都很容易理解。中间第二等天天干活的兵,是有什么安排?
按王效节的说法就是简单的军事任务分类,正兵只负责打仗和操练,其他的一概不管。所以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筑路修营的事,都要这些人去干。
这些人也并不是不能够充当正兵,不过是气力稍差,或者勇略缺乏罢了。用苦役来打熬掉个人那种刺头劲,再将养好气力,真要大会战打起来,这些也是好替补。
别的不说,跟在后面装填弩箭总是可以的吧。况且现在宋军野战的能力相当薄弱,常常化野战为攻城战或者守城战。
对于军事营垒的修筑,有非常大的需求。军队里保有一支专门的“工兵”,实属必要。
有点道理,估计和王效节他爹在四川钓鱼城结硬寨和蒙古人对对碰的战斗经验有关,不一样的带兵风格,带出来的兵差别也蛮大。
之所以张巡跑来试探王效节,也是有原因的。之前不是派张喜去行在给陆秀夫跑动,买二百张神臂弓,以及联系张逞,了解朝廷对荆湖前线的决策嘛。
张喜是回来了,神臂弓也买到了,但是另外两件事没有办妥当。陆秀夫在夏粮归仓之后,还是回返杭州,差事并没有出现调动。
朝廷显然还是需要能办事,或者说至少是愿意办事的救火队员的,没有把陆秀夫调去守仓库。但是帮着陆秀夫又挪了一级,加到朝议大夫。没什么太大意思,管的还是御前军器所,宋朝的官制就是如此。
另外担任起居舍人的张逞则明确回复张巡,赵禥本人还在犹豫迟疑到底该怎么决策。后来汪立信抵达杭州,赵禥同汪立信召对一场。
参考赵宋官家的决策长期听从最后一个和他分析解释的人的惯例,那么大概率朝廷之后的决策会是死守鄂州。
汪立信倒也算沾点实际,知道现在宋军没有收复襄阳的能力。希望朝廷死守鄂州二三年,好让四方的军兵云集到长江,并进行有效的整训。等军队操练完毕,再去和元军碰一碰。
如果还像之前五六年那样,一次又一次的把准备不完全的军队送到襄阳。就趁了忽必烈围点打援的意,凭白消耗了带宋的国力。
死守鄂州这个方略,是张巡乐意见到的,但是朝命始终没有下达,反而四方募兵之令愈发的严厉。这才有张巡悄悄试探王效节的事。
谁叫王效节是从杭州派出来的,临行之前,王效节甚至专门拜见过赵禥。或许能体悟到一点赵禥的心意呢。
就是一直没有明令
不知道是不是张巡天天念叨的缘故,朝廷在夏粮逐渐征集到位,各地的仓储能够支应之后,终于下达了明令。
调集十万大军,进援鄂州。
十万!十万哪里来?当然不是从今年年初各地重新招募的军队里面来。到底朝廷现在有几個明白人的,知道刚招募的都是纯纯的炮灰,屁用没有,于是尽量选用老于行伍的军队。
比如通州(南通)副统制姜才的八千
53.惊闻伯颜已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