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368章 四诊之法⑷(1 / 3)
道友阁 m.daoyouge.com
“而这种认识非常的古朴,甚至还带着某些想象的成分,但是它确实体现出古代医家对于循环生理学的认识,并为古代脉诊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血液速度的认识方面,中国古代医家已经注意到血流速度问题记载着:人一呼,脉管中的血液流行三寸;一吸,也流行三寸;一呼一吸,共流行六寸‘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虽说这样的认识不是非常的精确,却是非常的意义的,因为血液速度是血液循环状态的一种重要指标,现代医生为心血管系统病人做临床检查,也把测定大、小循环的时间当作一种常规;呼吸和脉搏频率关系认知,上所说:人一呼,脉跳两次,一吸,脉又跳两次,一呼一吸,脉跳四次‘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这样的话语,连续计数,以每分钟呼吸十八次计算,一分钟脉就跳七十二次,而在这里不仅明确地指出脉搏和呼吸的关系,同时也知道呼吸和脉搏频率是一和四的比例,与现代生理学所观察的是一致的;这之外,还记述了脉搏和呼吸次数之间的比例改变是一种不正常现象:人一呼脉只跳一次,一吸脉只跳一次,以及人一呼脉跳动三次,一吸脉跳动三次,都是病态‘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日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日病温,尺不热脉滑日痛风,脉涩日痹’;所有的人都知道,脉搏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反映心脏和肺脏功能之间的关系,临床方面不难观察到,由于肺循环和动脉血液缺氧引起心跳节律不齐、脉搏的性状因之改变的情况”
“中医对于切脉部位识,切脉的部位,在中国古代还是有一段更变的过程;先后有过‘遍身诊’、‘三部诊’和‘寸口诊’等之说;最开始之时,主要是‘遍身诊’,就是按摸全身,从头到脚可以触摸到的动脉,包括头、颈、两颊动脉,上肢的挠动脉,下肢的烃后、足背、腘、股动脉,这些部位的动脉都在体表,或贴于骨上和皮下;记述的切脉,主要就是‘遍身诊’;‘遍身诊’又叫‘三部九候’诊,‘三部诊’是指诊头部的颖颓动脉、腕部的寸口就是挠动脉和足部的跌阳,背动脉;寸口诊就是切摸两手掌后突起,挠骨茎突的挠动脉,就是中医常说‘独取寸口’,这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寸口是人体经脉的会合处,诊寸口可以了解人体气血的情况;像这样的方法,早有记录,以后出现的、等书籍所记述的主要就是寸口诊,而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遍身诊’后来已经不时常使用了,甚至不用了,其实,这种方法即使在现在仍有着非常强的实际意义,血液在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压力波叫脉波,脉波通过动脉管传到周身;脉波的形状随循环系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它反映心脏的情况,也反映动脉管的弹性情况;所以,观察全身各处的脉搏形状,可以得到更全面的诊断体征;比如,主要由于主动脉弓等有关动脉发生病变而造成的‘无脉症’,因肢体积血,可使上肢和下肢的一些动脉搏减弱或者消失;对这样的病人进行‘遍身诊’,就可以帮助了解他的血管的病理情况;比比如对心脏病人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用‘遍身诊’也很有意义,对病症更为清楚”
“与切脉有关的因素,所说,诊脉要常在清早,这时人的阴气未动,阳气未乱,才可以查出不正常的脉,又说脉应四时气候而变动;并指出诊脉要注意人的性格的勇怯,骨肉皮肤的质地,‘形之肥瘦’,人的精神因素等情况,认为惊恐、忧虑、动静都会使脉发生变化;而这之后的脉书,在这一方面的论述更加全面,诸如男女
正文_第368章 四诊之法⑷